🚛 FREE SHIPPING for order RM 120 & above
痰是由肺和气道排出的病理性黏液。正常人痰液很少,当痰液过多或是较平时有明显改变时,多提示疾病的发生。
从中医来讲,痰可分为“有形之痰”和“无形之痰”。“有形之痰”指的是我们可以看见的或听到咳声的痰液,如咳嗽吐痰、喉中痰鸣等。“无形之痰”是中医特有的概念,是只见其征象,而看不到具体形质,但需要用治痰的方法来治疗,且临床效果显著时,推测某病的发生与痰有关。如眩晕、癫狂等以祛痰的方法治之有效,反推就认为这个病是痰在作祟。另外,观察痰的色、质、量,还可将痰分为以下几种:
痰白清稀者,多属寒痰。因寒邪阻肺,正常的津液被凝滞、不化,聚结就形成痰,或者脾阳不足,不能运化水湿,聚于体内,侵及于肺,而形成痰。由外感风寒所致的痰,多伴有恶寒、发热、头痛、喉痒、咳嗽等症状。这时的痰虽清稀,但量不多,可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。由脾阳不足引起的,则出现四肢发凉、腹部隐痛、喜温喜按、食欲不佳、大便稀溏等症状。这时的痰虽白,但量较多,并夹有泡沫。
痰黄稠有块者,多属热痰。因热邪犯肺或寒邪在体内化热,热伤津液,致使津液不断凝炼为痰,聚于肺中所致。多伴有咳嗽、发热、咽喉干燥、头目昏重、面赤、喜凉饮、舌红苔黄腻等表现。
痰白滑量多,容易咯出者,多属湿痰。因脾主运化水湿,若脾运化功能失常,则水湿停于体内,从而聚集为痰,上犯至肺,则为痰病。多伴有上腹部胀满、不欲食、肢体倦怠、下肢沉重或浮肿、大便黏滞不爽、舌苔胖大等症状。
与湿痰相对,燥痰则表现为痰少而黏,难于咯出。因燥邪犯肺,容易耗伤肺津,或肺本身阴液不足,失去宣发肃降的功能所导致。常伴有口、鼻、唇、皮肤干燥,小便短少,大便干燥等表现。多见于百日咳、干燥征等疾病。
偶尔一次咳嗽吐痰发现痰中夹有血丝,可不必担心,但经常出血,且颜色鲜红者,就称为咯血。因肺阴亏虚或肝火犯肺,火热灼伤肺络,或者痰热、邪毒壅滞于肺,肺络受损所致。
咯吐脓血痰,其气味腥臭者,多见于肺痈。多由感受外邪,侵犯于肺,或体内痰热之邪素盛,蒸灼肺脏,阻滞肺络,气滞血壅,血败肉腐化脓所致。可伴有发热、咳嗽、胸痛等表现。出现这种情况,应做到安静卧床休息,每天观察体温、脉象的变化,观察痰与脓的色、质、量、味的改变。
若病情已久,建议避免一味的过食化痰药,以上种种的证型还是得经由合格专业的中医师辩证,把脉问诊,开方(中药粉无需煎煮,热水冲泡即可),以便能更准确的对证下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