🚛 FREE SHIPPING for order RM 120 & above

0

Your Cart is Empty

August 25, 2019 1 min read

月经量少稀发、闭经紊乱、痛经、经期浮肿腹泻、阴道炎、慢性盆腔痛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先兆流产、宫外孕、产后恶露淋漓不尽、乳腺增生、性欲减退、长斑长痘等,大家认为都和宫寒有关系。也有很多时候大家都会把手脚冰冷当成是宫寒。

 

 

宝宝从小在寒冷的子宫里呆着,生下来自然寒气重,容易出现新生儿黄疸、湿疹、腹泻、感冒、哮喘、过敏、夜惊、胆小、爱哭闹等。基本上妇产科疾病和新生儿疾病都能和宫寒扯上关系。

 

 

“那宫寒到底是什么鬼呢?”

 

很多女生,都会有手脚冰凉的毛病,多见于体型瘦小者,这种情况,多穿点衣服、注意保暖就好。有些女生,减肥过度,身体羸弱,容易出现低血糖或低血压,这时就会出现手脚冰冷,这种情况,多吃点食物,锻炼身体就好。至于吃冷饮、穿低腰裤导致手脚冰凉,这个很好理解,腹腔、盆腔内的血液占人体血流的70%左右,这些地方受凉,温度下降。为了保持身体恒温,循环加速,产热增加,为了维持重要器官的血供,末端的手脚自然会凉一些。

 

说宫寒是伪科学的人,认为子宫在腹腔里,温度和心肝脾肺肾是一样的,不存在寒不寒的问题。其实,这是没有理解中医里的“寒”是什么意思。西医对疾病的描述是炎症、肿瘤、感染、转移等词,而中医对疾病描述是火、热、寒、凉、虚、实等词。

 

中医里的“宫”,指女性体内生育系统,涵盖子宫、输卵管、卵巢等,又称“胞宫”、“血室”、“胞脏”等,不是特指解剖学意义的子宫。中医里的“寒”,也不是单纯指的温度低。手脚冰凉就是宫寒?这个也不能完全这样的说法。

 

“寒”,由八纲辨证而来,阴、阳、表、里、寒、热、虚、实八类证候,这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。宫寒在类别上属于阴证,部位为里证,病性上就是寒证,在邪正盛衰方面,宫寒又可分实寒和虚寒。患者自身正气充足,而属寒的病邪入侵,就是实寒;患者自身精气不足,导致体内寒气相对过盛,就是虚寒。

 

 

这里也可以用到中医的外感六淫和内生五邪学说。外感六淫: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;内生五邪:内风、内寒、内湿、内燥、内火。吹风淋雨、吃冷饮、穿低腰裤属于外寒;机体功能低下、局部血流减少、物质交换不充分属于内寒。《金匮要略》妇人杂病篇有云:“妇人之病,因虚、积冷、结气,为诸经水断绝,至有历年,血寒积结,胞门寒伤,经络凝坚。”《傅青主女科·种子门》载:“妇人有下身冰冷,非火不暖,交感之际,阴中绝无温热之气,人以为天分之薄也,谁知是胞胎寒之极乎!” 天寒地冻时,河水会凝结成冰。中医认为乳腺增生、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等,属痰湿凝结、气滞血瘀所致,元凶就是寒邪。贫瘠的冻土上,再好的种子也发不出芽来,就算是长出苗,那也是先天不足。中医认为,不孕或者流产,也是寒邪作祟。”

 

 

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:

“一位女生瘦小柔弱,则是虚寒(内寒);她吃了冷饮,则是实寒(外寒)。”

宫寒,这个词简单明了,容易接受。老百姓一下子就能记住:子宫寒冷,表现为手脚冰凉。其实看中医时,他们未必会提“宫寒”两个字。中医认为宫寒与肾虚脾虚、血虚肝郁、痰湿血瘀等原因有关,辨证施治时会详细地辨为上述多种证型。所以,除了平日在家自我调理以外,还能咨询中医师,把脉问诊,通过针灸配合中药调理,以便能更准确的对证下药哦~

 

中医养生调理宫寒:

 

1. 中药泡脚生姜、桂枝、红花煮水,用以浸泡双脚,具有温阳散寒、温经通络之功。

2. 月经期间调养:可饮用我们的「虚寒性腹痛茶疗」,里面有干姜,红枣,党参,白术,可帮助暖胃散寒,行气温经。在月经期前1周饮用,可缓解经痛不适的问题。

 

 

3. 日常进补:枸杞子、核桃、龙眼肉、大枣、桑椹子、当归、鸡血藤、生姜和鸡肉或者羊肉煲汤,汤水具有温肾助阳、填精养血之用。多吃补气暖身的食物例如核桃、枣、花生,让先天的不足由后天的高能量来补足,不用担心上火,宫寒体质属于火气不足,不容易出现火大体热的症状。

4. 日常运动:“动则生阳”,寒性体质者特别需要通过运动来改善体质。快步走是最简便的办法,步行,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,能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,可以疏通经脉、调畅气血、改善血液循环,使全身温暖。

5. 定期做针灸调理针灸不但能调理气血,还能舒经活络,可帮助改善手脚冰冷,痛经等问题哦~

 

 

 

 



Also in 【不是中藥】养生小贴士

女子“宫寒”的几个表现!
女子“宫寒”的几个表现!

April 07, 2021 1 min read

你了解人体的生理时钟吗?什么时间做什么最养生?
你了解人体的生理时钟吗?什么时间做什么最养生?

April 07, 2021 1 min read

腹痛有几种,你是哪一种?
腹痛有几种,你是哪一种?

April 07, 2021 1 min read